近年来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的锂电类文章要不就是能做出突破性的性能,解析技术要不就是能把机理研究的十分透彻。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锂沉积行为的观察(图2c-f)发现,世界TESM保护的铜表面可形成无枝晶的球形锂晶体,而裸露的铜表面则形成了大量的锂枝晶。研究证实,领域高的局部电流密度和电化学过程中锂离子的浓度梯度会导致枝晶的增殖。
前沿(g-i) 未经TESM保护形成的锂枝晶和对应的选区电子衍射(插图)。发展标尺:(a,d)500nm,(b,e)2nm,(g-i)500nm和(插图)5nm−1。另外,综述cryo-TEM监测了SEI在不同电位下的元素定量变化,TESM存在的情况下氮元素质量比在SEI中不断增加。
在5mAcm−2时,解析技术超过140个循环后经TESM修饰电极的平均CE仍为96%。从CV曲线可知,世界部分TESM可以在电化学过程中被还原。
受此种生物矿化现象的启发,领域作者利用改性的天然蛋白膜为界面保护层用于稳定锂金属负极,诱导锂晶体的均匀形核生长。
前沿(b,e)图a和d标记区域对应的高分辨图像。2)在生长的固体前面的成分过冷,发展提供了形核过冷ΔTCS。
几何分析表明,综述该偶极子为纯刃型位错。其方法是使用轴向液压疲劳机施加交变应力(CS处理),解析技术在室温条件下诱导可控的微尺度往复位错运动。
在资源越来越匮乏的当今时代,世界人们总是希望尽量节约合金元素的使用,但同时获得较高的力学性能。领域原位透射实验表明:晶粒尺寸大于20nm的镍样品即使在低应变条件下也表现出很强的形变织构。